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陈春林事迹
陈春林,女,汉族,共青团员,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2017级本科生。
母亲离世、父亲患病,家庭接连不幸,陈春林把父亲带在身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精心照顾父亲,演绎了“带父上学”的孝心故事。陈春林先后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大孝心人物、第五届全国模范荣誉称号,荣登“中国榜”。
陈春林1997年出生于广西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父亲、母亲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家里虽然不宽裕,但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贤惠让这个普通的农家日子过得有盼头。陈春林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2006年母亲突发脑溢血离世,当时陈春林年仅9岁。2010年,陈春林姐弟俩相继考上初中,家里的经济压力骤然加大,父亲陈世日决定到广东打工挣钱。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父亲突发脑梗瘫痪,当时陈春林只有15岁。无奈之下,她和弟弟双双休学,弟弟到广东打工,她在家照顾父亲。
“当时春林比现在还瘦小,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她先打理菜园,再照顾我。给菜地施肥时,单薄的肩膀被扁担压得通红。”父亲陈世日心疼地说。除了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为了让父亲尽快康复,陈春林每天要为父亲做4个小时的按摩,还经常抽空到县城附近的彩灯厂做零工。彼时,一家三口靠着弟弟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春林精打细算,不敢有丝毫浪费,父亲住院期间,她每天只吃两个包子,回家之后也经常就咸菜喝白粥。
在最的日子里,陈春林依然学习,她向同学借来课本和资料,每天抽出两个小时自学初三课程。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陈春林的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前列,不仅是师生眼中的“孝女”,还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习尖子”。2014年,陈春林以七科全A+的优异成绩被贺州市重点中学——贺州高中录取。高三那年,看到其他同学都在拼命学习,陈春林充满焦虑,为了每天挤出3个小时照顾父亲,她尽量提高学习效率,利用晚上时间看书。
今年高考,她以超出当地一本线多分的优异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录取,而此时弟弟光荣参军入伍,她决心带着父亲走进大学校园。获知陈春林家的情况后,华中师范大学学工部勤部门为他们准备了一室一厅的教职工宿舍,免去了住宿费,配备了基本家具和生活用品,还制订了专门的帮扶计划。
和普通新生不同的是,陈春林除了需要让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需要让父亲适应全新的。她一直想尽力不去影响父亲的作息时间,但是军训时间却常常与父亲的作息时间冲突。“父亲每晚22点就需要休息,因为军训下训晚,所以很多时候爸爸都要等很长时间。”陈春林说,“不过爸爸很理解我,会一直耐心等我把事情做完。”
“现在时间冲突渐渐化解了,军训结束后我也已经慢慢适应了华师。”陈春林说,她在学校满江红附近的菜摊那里买完菜就回家做饭,与父亲一起吃饭,“虽然有时候时间还是很紧凑,但是赶着做也还是可以的。”
对于大学生活,陈春林早已有了规划。学习方面,她认为仍需要每天预习、复习。课外活动方面,她积极参加排球队活动,还是学院学生会学科部部委和班级生活委员,她说想通过学生工作来团结帮助同学。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在校逸华志愿队,她与队友一起收集旧书、旧衣服送给山区的孩子;在辰星志愿者协会,她和志愿者们依托网络平台在线为山区孩子“科学课”和“德育课”,她是山区孩子们眼中可爱的“陈老师”。
谈到自己的理想,陈春林表示自己想成为一名老师。她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爱和知识。“知识是老师传承的本分,而爱能给予学生温暖和力量。”她之所以来到华师,也与高中老师的影响密切相关。我高中的许多老师都来自华师,从她们口中我了解到了这所学校,因此当时就对华师很有好感。她笑着说,“能来到华师,我也无憾圆梦了。”
图解:一张教育成绩单” 看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双一流”建设名单落地: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这次“双一流”高校遴选采取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是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不是确定“双一流”身份。“双一流”建设,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强调不是,不是固化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