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解读男人  好爸爸

五马琴书”唱出新生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8-08-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6年5月,“五马琴书”被评为亳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为了扶持“五马琴书”的传承发扬,该镇已成立“五马桃花源演剧团”,目前已被亳州市批准为“五马琴书”的传习。近年来,除了传统剧目外,该剧团还编排了《夸夸咱们的新谯城》《芍乡情》等新剧目,让村民们在欣赏琴书过程中,感受农村新生活带来的变化。

  “美酒飘香涡水情,中华药都兴……”日前,记者在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见到正在排练节目的亳州市非遗项目“五马琴书”传承人颜淑华。今年64岁的她,嗓音清亮,字正腔圆。

  颜淑华出身于琴书世家,13岁开始学艺,16岁操琴持板正式演唱。 1970年,她与父亲一起加入“五马琴书”曲艺队。颜淑华经过两年历练,渐渐成为队里的“台柱子”,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她的代表作是《陈三两爬堂》。她曾多次参加汇演,获得不少项。从那时候起,颜淑华和同事们经常在周边乡镇农村巡演,为村民们送去戏曲文化 “大餐”。1990年,颜淑华成为安徽省曲协会员。

  “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五马区()组织的曲艺队,以演唱琴书为主,几乎唱遍全县的田间地头、机关、工厂,也经常去外地演出,甚至为外国来宾演出传统小段,深受观众好评。 ”颜淑华告诉记者,“五马琴书”演出使用的乐器是扬琴、简板,伴奏乐器有软弓京胡、二胡、坠胡、洞箫、笙、筝等十几种。琴书唱腔是凤阳歌、垛子句,有时杂糅上河调、叠断桥、腰板、起板、梅花落等多种腔调,俗称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

  据她介绍,“五马琴书”艺术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传唱了300多年。它的唱腔采用低头闭目的表演方式,四句一翻的传统唱法,既有情节曲折的长篇,可演数十场;又有短小精悍的小段,只演几分钟。如今,“五马琴书”的说唱艺术不仅汲取豫剧、二夹弦的唱腔,还融入徐州琴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三弦书、柳琴戏等唱腔,表演技巧得到极大丰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艺术形式。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年轻人受到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科技的冲击,对传统琴书不认识、不了解,而从事琴书演唱的又是一群年龄偏大的老年艺人,‘五马琴书’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 ”五马镇文化站李东启说。

  2016年5月,“五马琴书”被评为亳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为了扶持“五马琴书”的传承发扬,该镇已成立“五马桃花源演剧团”,目前已被亳州市批准为“五马琴书”的传习。近年来,除了传统剧目外,该剧团还编排了《夸夸咱们的新谯城》《芍乡情》等新剧目,让村民们在欣赏琴书过程中,感受农村新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与镇里各中小学校联手,让琴书走进课堂,加强学生对琴书的认知,并为社会上的琴书爱好者举办琴书培训班,同时利用‘书香村居’宣讲活动、乡村旅游、庙会等机会,把琴书艺术推广开来。 ”该镇宣传委员告诉记者,“现在,剧团不仅经常到镇敬老院、镇内8个自然村进行演出,还走出本镇,到周边乡镇巡回演出,并把民生政策、法律知识等内容添加进琴书唱词中,让村民们既能感受文化艺术,又能了解多种政策信息,宣传效果非常好。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