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位92岁老人坐着轮椅入场,为何会出现这样一幕?
当这位92岁老人坐着轮椅入场,为何会出现这样一幕?
2月22日,习近平会见嫦娥五号任务
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会见前,当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入场时
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他,就是92岁的孙家栋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首任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他亲历、见证、参加了
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全过程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
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
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正是“东方红一号”的
总体设计负责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孙家栋等老一辈航天人向世界证明
中国有能力搞航天事业
但中国的航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失败与挫折也时常伴随左右
1974年11月5日
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失败
让孙家栋刻骨铭心
发射后21秒,火箭爆炸
他和同伴们含着泪
在雪地中捡了三天的火箭残骸
经过分析
事故原因是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裂
从此,严把质量关,狠抓细节处
成为孙家栋的一种习惯
他坚信, 只有把每一个部件质量提上去
中国航天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
虽然时年75岁
但孙家栋仍承担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当2007年11月5日
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嫦娥一号”
成功环绕月球的那一刻
在欢呼的人群中
这位老人轻轻地转过身
擦去了脸颊上喜悦的泪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孙家栋的带领下
中国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当时,国外已经有成熟运行的卫星定位系统
但孙家栋认为
中国卫星定位系统,必须实现自主可控
他带领团队
完成了我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建设任务
以及北斗三号立项和论证
探索出了符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发展道路
他说:“爱国对于航天人来说
就表现在爱航天
把航天的事业办成!”
中国航天事业
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
不断迈上新的高度
2020年11月24日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2020年6月23日
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收官之星划破长空
……
这背后
是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梦想
他们将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
耄耋之年,依然心系祖国航天未来
欧阳自远
“中国人只有自己去克服这些难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美苏两国开始太空的探索
这给了欧阳自远极大的触动:
“望尘莫及,但是我相信
中国也会到月亮上去!”
那时起,欧阳自远开始收集整理
美苏两国探测月球的技术成果
梳理中国开展月球和火星探测的
战略目标、发展步骤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
1993年,欧阳自远正式向
国家提出“开展中国的月球探测”设想
2004年,欧阳自远被任命为
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
2007年,当“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时
欧阳自远、孙家栋、栾恩杰
三位航天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直流
当记者采访他时
他只哭着说: “绕起来了,绕起来了!”
中国探月工程一次次突破困境
欧阳自远说,这只能靠中国人自己
“我们只有一条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
中国人只有直起腰杆、挺起胸膛
自己去克服这些难处!”
戚发轫
“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
我们就去干什么”
他见证中国航天许多重要时刻
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颗卫星、
第一艘试验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
他就是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总设计师戚发轫
1969年,戚发轫被推选为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尽管心中有所疑虑
但他依然接下了这个重任
“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
我们就去干什么”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戚发轫在“神舟五号”发射任务书上签字
将杨利伟和一面五星红旗送入太空
戚发轫说,自己一生收到很多的奖励
但是最高的奖励
是杨利伟的一句 “中国的飞船真棒!”
叶培建
“摔下去我是烈士
卫星丢了我无法交待”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叶培建见证参与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2000年,中国发射首颗国家战略卫星
出现问题时
他说:“我希望这辆车从山上掉下去
把自己摔死
因为这颗卫星比我的命还重要
摔下去我是烈士,卫星丢了我无法交待”
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
有一种声音说
出于节约,不该继续发射嫦娥二号
为了让中国探月走下去,他据理力争
“对于我们的发展道路,技术路线
我们必须敢于说真话!”
总有人问他:“去月球干什么
能带来多少GDP?”
叶培建回答:
“宇宙就是个海洋
现在能去却不去,后人要怪我们
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
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这一条理由就够了!”
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拍摄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仰望星空的人
中国才能从零开始
一步步走向航天强国的梦想
这梦太远,远在九天银河之外
这梦又很近,近在上下求索的日日夜夜
向“仰望星空”的航天人致敬!
这片璀璨星空
- 标签:恒会网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