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的男人要活得这么累吗?
“不就是买辆新车开开嘛!”什么时候车主才可以不用活得这么累?
“车主不想活得这么累了!”
乍听到这话是在2006年下半年,而且是接连二家车厂的片子,提供的材料上都有一句类似这样的描述。客户要求我们在构想创意脚本时,注意此一趋势。
国内经济连续多年呈现高速成长,个中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拼
博的精神”;调阅前几年的片子可以发现,与“工作”有关的元素,构成了汽车片的主视觉,似乎买得起车的都是工作勤奋的,所以他们在片中还得继续呈现这样的形象,否则好像对不起这部车,或者说这部车的车主怎能不是奋发向上的呢?
于是乎,西装成为标准戏服,年纪大的颜色偏深,年轻的颜色偏浅;西装不单是男一号要穿,身旁的人要穿,甚至连路人甲乙丙….统统要穿,当然男一号在其中要能出类拨萃。有一次在拍片现场,导演看了换上服装的临时演员后,皱着眉头说:“为什么我觉得他们像是施工队?”
服装搞定了,再来说说拍摄场景,约60%的广告片场景选择在上海,在上海拍的有70%选在浦东,在浦东拍的80%躲不掉陆家嘴。至于负责载运剧组人员、搬运器材的伊维柯中巴师傅,你根本不用给他门牌号码了,熟得很啦!你要问为什么,无非就是在那里可以取到的景,可以衬托出主角成功商务人士的形象。
另外,当时很多新车广告片为了提高品牌形象,取景多崇尚大山大水,我记得有一次客户是这样描述他的新车与山的关系:“车子不但要驰骋在山中,以崇山峻岭为背景,还要停在山头,画面中的其它山头都比他矮,一揽众山小就对了!”在这样的广告片中,演员的“伟岸形象”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这样的“形象工程”不光出现在汽车广告中,在手表、西服、酒类、手机、保险,甚至牙膏、口香糖等日用消费品的广告中,完美男人的身影都无处不在。仿佛完美的男人才能用好手表,完美的男人才需要用好牙膏……某品牌的服装声称好男人有许多面,不但事业有成、更是家人的守护神,而每一面都可以帮他好男人的形象加分无数!
男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做男人真的要这么累吗?当责任感和成就感变成沉重的负担,男人们开始拒绝接受这样的品牌,他们宁可承认自己没有那么完美。
车厂的市场部发觉目标受众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当然就要改变宣传营销的重点。逐渐地,家庭元素加入了,除了男人,女性、儿童也开始露出更多脸,生活元素慢慢占据更大的视觉额度。
再随着汽车市场的成熟、产品日益细分,二厢五门小车开始主打年轻人市场,RV概念蓬勃发展,终于有片子大胆地以很意识型态地、纯休闲地视觉攻占市场。汽车广告从这是开始才算是真正地反映生活面貌。
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二线车厂也慢慢站稳,开始做起中型房车,于是乎你会发现,二线车厂又玩起数年前一线车厂的那一套〝完美男人〞+〝一揽众山小〞,所以你还是会在汽车片中看到勤奋工作者,或者是事业成功人士。其实这种轮回也不能说不对,因为二、三线城市不正是在全力发展经济吗?
归结多年的汽车片制作经验,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划分:中型房车以上,工作元素、成功氛围会随着车款级距的加高而加重。中型房车以下,生活元素、活泼氛围占据主要创意份额;这似乎已经成为汽车片的潜规则了。
什么时候车主才可以不用活得这么累?
“不就是买辆车开开嘛!”多期待这话可以早点发自大家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