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魅力品位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也许你真的误会了孩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也许你真的误会了孩子…

关注

本文选自“兰海说成长”APP《每周讲堂》,讲师:柯婷。

柯婷

家庭教育咨询师

兰海专家团队成员

优酷“育儿问诊室”直播讲师

中国心理学会少儿心理咨询师

国家高级家庭教育培训师

“兰海说成长”专栏作者,专业解读亲子沟通

5年一线教学经验,4年家庭教育咨询经验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不会,或者不愿去考虑家长的感受?

我们能感受到的“寒心时刻”一般是这样的:

你下班回到家,累得要死,还坚持给孩子做了一桌子可口的晚餐,结果孩子随随便便扒拉几口就说:“一点也不好吃!”

说他两句吧:“妈妈辛辛苦苦给你做的饭,你怎么能这么说?”

结果孩子干脆一扔筷子,跑掉了。

如果这样的场景在你的家中经常出现,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

第一,爸爸妈妈觉得孩子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第二,孩子也会觉得不被理解,甚至觉得爸爸妈妈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结果,亲子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疏远,甚至降到冰点,彼此不再有深入沟通。

有的爸爸妈妈就不理解了:

为啥有时候就是想让孩子考虑考虑自己的感受,结果却引起孩子这么大的反弹呢?

原因可能有两层:

第一,家长要求孩子考虑自己的感受,但自己首先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你觉得孩子是“白眼狼”,孩子却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双方都很委屈,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降到了冰点。

要知道,尊重感受这件事,是需要双向的。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是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

我们想教给孩子某种品格,自己如果无法身体力行,而仅仅要求孩子做到,是很难有信服力的。

第二,家长能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就觉得自己不用说出来,孩子也一定能够明白我们的感受。

出于这种理所当然的心态,我们很少去考虑或者要求自己去明确、恰当地向孩子表达感受。

但其实,当我们都没有表达感受的习惯的时候,孩子又要从哪里学会体恤和顾及他人感受呢?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这句话很重要:

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再清晰明确,不绕弯、不回避地表达家长自己的感受。

这句话怎么能够贯彻执行到现实生活中呢?现在我们来讲一讲方法。

在这里,你需要运用到 “CCT沟通与交流技术”

“CCT沟通与交流技术”是一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是我们取得专利的技术,简单来说包括下面 6个环节:

1.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用语言、表情、肢体表达出来。

2.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目标。

比如“好好吃饭”就是个抽象目标,而“五分钟内把饭吃完”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3.给孩子提供方法。

4.预设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引导孩子找出解决办法。

5.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陪伴和帮助你。

6.给到孩子鼓励和支持。

如果想详细了解其在具体场景中的运用,您可以在“兰海说成长”APP搜索关键词“沟通”,学习相关课程。

“CCT沟通与交流技术”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谈感受”,我们要谈的不只是孩子的感受,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慢慢学会理解,学会考虑大人的感受。

下面我就分开说说“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说出自己的感受”。

什么程度才算是 “理解孩子的感受”呢?

打个比方,当我们想给孩子报一门课外班时,孩子心里也许是不情愿的,但是表面上又不好意思拒绝,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迟疑、不吭气,但我们却把这种沉默当成了默认。

结果报了班之后,孩子出现了消极怠工的行为,家长还莫名其妙:

“当初明明是你自己答应报班的,现在怎么又是这种表现?父母又花钱又花时间,你怎么就不知道体谅父母呢?”

你看,实际上,这件事的发展,是从最初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开始的。

再说说如何“正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就像我们开头举的例子,当妈妈很疲劳、甚至很不愉快地回到家里,情绪已经很低落了,但很多妈妈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不想给家里人添加压力,不想把情绪带回家中等等,会选择什么也不说 ,把难受的情绪压下去,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任劳任怨,为孩子甘愿付出的妈妈。

但是这份“甘愿”里面,已经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比如「委屈」、「无助」,所以当孩子说“一点也不好吃”的时候,我们就爆发了。

我们觉得这个孩子一点都不考虑家长的感受,一点都不体贴,但实际上孩子对妈妈的委屈、难过毫无所觉,因为妈妈根本就没告诉他呀!

所以,如果在最初回到家里的时候,妈妈能够大大方方地说出:

“妈妈今天好累,需要先躺一会儿,半小时之内别跟我说话好吗?”

“妈妈今天跟同事闹不愉快了,现在心情很不好,你跟爸爸出去吃饭吧,妈妈不想不做饭了。”

孩子从我们的表达中,自然就知道了妈妈的感受,以后也会越来越明确妈妈也会有不开心,会有低落,会有难过等种种情绪。他自然而然就可以学会理解和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一部分父母,他们不是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不直接,或者用错误方式来表达感受。

当孩子因为愤怒,举起小拳头想要捶打家长的时候,家长明明很想制止孩子,但他们却说:“你打啊!你打啊!你倒是使劲打啊!”

当孩子伤心大哭的时候,家长明明很心疼,但他们却说:“你哭吧,哭个够吧!”

当孩子吃饭慢吞吞的时候,家长明明急得要命,却还是说:“你这饭吃的好快啊,才吃了1个小时!”

这种讽刺的表达,会使孩子更加难以解读大人的感受和情绪,长久下来,孩子又怎么能够体谅你呢?

最后,《非暴力沟通》里有一句话,送给各位爸爸妈妈: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跟孩子沟通的语言,到底是墙还是自由,这个决定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兰海说成长”APP下载

1.在应用商店搜“兰海说成长”进行下载;

让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