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心理健康

萨达姆的8个心理顽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末路枭雄——萨达姆的8个心理顽疾。

 

他名字的含义是“坚定不移的战斗者”他的三部文学作品只有一个主题:决不低头!当西方记者把他比作人类文明公敌希特勒时,他不认同:“希特勒太软弱了”。

 

然而在伊拉克时间2003年12月14日,他被俘的第二天,2500万伊拉克国民及全球数十亿观众在电视里看到,敌军医生一声令下,他乖乖地张开了嘴巴。

 

一个胆敢发动两伊战争、入侵科威特、屠杀库尔德人以及残酷镇压什叶派穆斯林起义的铁腕君王,在美国人的摄像机前成了一个被随意摆布的小丑。

 

随后的狱中审讯,他又回复了以前的暴烈形象,声称自己依然是伊拉克总统,不肯低头。九个月来,从流亡、抵抗、被捕到最终的监狱生活,他心里在经历着什么?

 

细节一:《罪与罚》

 

12月15日,美军向部分国家的记者展示了萨达姆被捕前住过的农舍。记者发现,在萨达姆的床头赫然摆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从小说情节中或许可以窥视萨达姆的内心世界:法律系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幻想摆脱这一切,幻想为人类造福,但他选择的“斗争”道路却是不择手段地首先保证个人的“自由”。于是他不断杀人,罪行累累,直至最后自首。但最终,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自己的罪只在于没能坚持住。

 

精神分析结论:阉割焦虑。阉割焦虑,也就是通过对自我的伤残,来博取父亲的宽恕和慈爱,并分享父亲的权力。阉割焦虑能解释萨达姆的一些让人们费解的行为,固着在此阶段的男人往往幻想自己是一个女人,这意味着遭到阉割,也就是身体伤残。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与先知达成契约——如果伊拉克能赢得这场战争,他就用自己的鲜血誊写一遍《古兰经》。伊斯兰教是禁止用鲜血誊写《古兰经》的,然而在此后近十年间,他依然一意孤行,捐赠了28公斤鲜血,写成605页的《古兰经》。

 

在他自己创作的小说《扎比芭与国王》中:国王担心在他死后人民污辱他的尸体,为此问扎比芭:“人民需要国王严厉管制吗?”她答道:“要的,国王。”

 

1988年,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族人掀起自治运动,萨达姆下令向哈拉比亚镇投放了氰化钾毒气,至少杀死了5000名库尔德族人。这只是他众多暴行中的一件。

 

所以遭受惨败之后,萨达姆内心最恐惧的,也许就是“罪与罚”的主题。阅读《罪与罚》,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自残,他需要通过用自残来得到“父的宽恕”。

 

细节二:内鬼

 

一个内鬼出卖了萨达姆,而他曾是萨达姆最信任的心腹之一。12月12日晚,他在巴格达被俘,长达4小时的审问撬开了他的嘴巴。根据他的口供,美国特种部队终于找到了藏身于阿德瓦镇地窖内的萨达姆。

 

如果不是背叛者太多,萨拉姆也许不会倒得这么快。4月7日下午,美军一进入巴格达,萨达姆身边人立刻作鸟兽散,他昔日最信任的100多个贴身保镖,也只有6人留下。

 

精神分析结论:性器性格追求认可和称赞,喜欢溢美之词,萨达姆身上表现出了淋漓尽致的性器性格。他野心勃勃,8岁时就为求学自作主张离开母亲,从此踏上风光而艰险的一生。他年轻时选择一个以统一阿拉伯为宗旨的党派,追求认可和称赞,尤其在晚年,他更是喜欢溢美之词,使得歌功颂德充斥全国,遛须之风盛行,他自己却并不了解国家的真实情况和属下的真实忠奸,从而导致了最终的溃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