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男性魅力品位

兰海 | 父母们最关心的9个学习问题,我用一篇文章全概括(内附答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兰海 | 父母们最关心的9个学习问题,我用一篇文章全概括(内附答案)

关注

关于孩子的学习,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必须父母管着才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

孩子不主动学习,很多父母都为之焦头烂额。

到底怎么做,才可以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

首先,我发现:很多父母对于“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的理解有误。

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们在梦想着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地学习。比如:

孩子们可以自己去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把书包都整理好,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父母们还有一个梦想:做作业不要来问我,做完自己检查。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所以过程中不要来找我。

还有很多父母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就不应该有情绪。你觉得学习难,不可以;你觉得学习痛苦,不可以……我还上班呢,我都不抱怨,为什么你要抱怨呢?”

父母们还希望:孩子能够知难而上,越大的困难,他们就越要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断地被批评,孩子应该知道不断地向前进。

这些,就是我归纳的父母们在想象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的时候,脑海里面出现的画面:“如果我们家孩子能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那简直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

我不得不给父母们泼下冷水。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能进行独立的计划、独立的执行,还能够自己进行监督;更加不意味着他们不抱怨,没有情绪,也不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知难而上。

那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得说:对于不同的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定义不同。

事实上,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处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心理状态的时候,孩子们对“自己的事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他需要有很多的时间去适应,去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回家来以后,可能他瞬间就忘掉了,所以我们 不能要求一个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知道应该怎么做作业。。

而更大一些的孩子,对于他们自己的事,他们会希望你不要来干扰。可是,我在很多家庭看到的现象都是: 最开始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慢慢地就变成父母的事了。

不同年龄、能力、心理状态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自己的事情”的定义不一样。这要求父母妈们对于孩子的能力有一个判断,对于孩子在什么样的阶段,哪些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事”。

那么孩子在学习上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时候,孩子内心在说:这是我自己的事呢?

首先,孩子要知道哪些是“我的事”。“自己的事”意味着:可选择、可完成、可承担。

第一,这个事情是孩子可以选择的。

我们知道,在学习上有些东西孩子是没有办法选择的,比如每天的作业。但是在他能选择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选择,比如什么时间写作业。

还有,孩子可以选择是星期六还是星期天去看书,他可以选择看什么书,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慢慢地认识到,这是我的事情。

第二,这个事情是孩子自己能够完成的。

孩子 只有在面对可以完成的事情时,过程中他才能体会到满足感,他才能够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的能力是能够得到体现的。

第三,最重要的事情是,他需要学会承担。或者是说,他需要去承担事情的结果。

只有当孩子意识到事情的结果和他自己有关系的时候,他才会去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承担事情发展的结果,是让一个人可以意识这件事是他自己的事的重要一步。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的成绩出来,不管是作业、考试、阅读……他做得好,接受到表扬;他做得不好,接受到批评;有可能,还要承担别人对他的批评,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才能够真正地意识到,原来学习真正地和自己有关系。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三个方面(可选择、能完成、会承担)里,对于父母们来说,“能完成”的这个部分,相比较做得还不错,“选择”和“承担” 做得还不够。

父母为孩子承担得太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在家里面,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还没有开始做作业的时候,或者是写作业效果不好的时候,最急的人是谁?

你会看到家里面有一个全身要冒火的妈妈,在房间里面四处转……

而这个时候孩子在干嘛?孩子可能慢悠悠地坐在沙发上,左手喝着一个酸奶,右手回着短信,然后妈妈不断地喊:“做作业!做了吗?到底什么时候做?!”

而孩子在那吃着、喝着。

这样的场景,实际上告诉我们的是:对于学习着急的人,不是孩子,是父母。看起来好像学习这个事只有父母在意,孩子却不在意。

在我的研究中发现,其实孩子们内心是在意的。

但是,当妈妈表现得比他更在意的时候,孩子就会放松了。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哦,这件事情是妈妈的事情,反正有她替我操心呢,有她监督,有她提醒我,有她给我检查错别字呢?有她、有她、有她……”

在有“她”的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就没自己了。

下面这些话,父母在家肯定也说过:

“你看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是你的作业啊。”

但是,当说完这些话以后,父母们会接着会做什么?

当我们先说一遍:“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你不着急?”

说一遍孩子不动,父母会说第二遍。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再不做,我可不管了。”

可是,说不管了以后,过了一会你会说第三遍:“你为什么还不做呀?”

这个时候孩子一定在心里说:你前面不是说你不管了吗?

所以,当父母管的越多的时候,孩子是真的没有办法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事。

学习没有办法成为孩子自己的事,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独立性。

一个人的独立性,不仅仅会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地方的独立性很好,只有在学习上独立性不好的时候,那就要观察孩子是不是无法在学习当中享受到乐趣?是不是在学习中的挫败感很强,没有激发他的动机呢?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于满足自我价值感。要激发孩子的动机,不是让他们去看到学习结果的好坏对于自己的影响,而是让他体会获得成功的那种成就感。

人最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是: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一定是让孩子在内心里认识到这件事情和他的关联,通过学习他体会到了:“哇,原来我能够在自己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上濒有一个孩子叫宇琪,现在在牛津大学数学系读书。15岁的时候,宇琪对学习产生了质疑:我喜欢数学,可我的出路会在哪里?

宇琪带着迷茫参与了上濒的课题研究,由哈佛学者带着孩子们研究外来人口的影响。做完这个课题,宇琪突然意识到:

数理化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解释世界的!事实上组成世界的是社会上的这些人,那么我所学的就还是要以人为主。

之前一味的傻学,一味的刷题,而这次课题研究,即便只是分析外来人口这件事,也会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他们,有人在研究他们,我觉得这也是我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能用所学,特别是我擅长的数学,去参与社会,去帮助这个社会人的其他人,这就是学习的价值。

孩子显得“毫不在意”的背后,其实特别渴望帮助。

每一个孩子都在意学习的结果,当孩子表现出不在意、不屑、或者对于好的成绩没有追求时,其实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