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办法放了5次血,依然痛到想撞墙!这种病不但年纪大了容易得,年轻人也会中招
来自宁波农村的张阿姨(化名)今年69岁了,今年四月份突然得了“缠腰龙",医学名称“带状疱疹”,由于今年疫情严控无法外出就医,张阿姨只好使用农村土办法,又是涂抹草药,又是艾灸,可惜张阿姨还是痛不欲生,止痛药也不管用。
等到疫情好转,张阿姨和家人急忙直奔杭州,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寻找解救办法。张阿姨找到了皮肤科刘泽虎主任医师,在候诊区碰到同样候诊的来自金华的宁阿姨(化名),宁阿姨与张阿姨情况一样,就连发病部位和疼痛性质都是一模一样,这两位阿姨在候诊区因无法耐受突然发作的疼痛而声嘶力竭、痛哭流涕。
找土郎中放血放了5次
每天依然痛到想撞墙
无独有偶,来自外地的朗大爷也饱受带状疱疹神经痛之苦。如今依然还在住院的他说起带状疱疹神经痛还是止不住摇头。前些日子,密集而剧烈的疼痛折磨了他14天,他和他的家人四处求医,从乡镇医院到土郎中,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都尝试了。
“他们说,医院治不好,那就去找土郎中,土郎中都找了3个,说可以治好的,就给我放血,放了5次啊!”说完他露出了自己满是伤痕的大腿,星星点点都是瘀斑和疤痕。
这种突如其来的疼痛,伴有严重的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每天疼痛发作近20次,每次持续2-5分钟,每次发作时均无法忍受,抱头痛哭,几欲撞墙,疼痛让他寝食难安。这种痛苦也折磨着他的女儿,带着朗大爷四处求医均不见好转的她,最终选择了市三医院。“都说这里可以治,我们想那么多人说,那就来治一治。”
“太苦了!真的太苦了,比砍掉还要痛!一天十几次的痛啊,睡觉都不用提了,不用睡的!”说起之前的疼痛,朗大爷突然失声痛哭起来,“现在治了两次,70%已经治好了我感觉,今天就痛了两次,一次1分钟样子,真的觉得现在才活过来一样。”
病房里隔壁床的大哥,还用纸把朗大爷每天疼痛的时间、持续时长都记录了下来。
“你看他治疗以前,第一次治疗,第二次治疗!”大哥说着还指了指上面的数字,“以前他怕痛起来吵到我们,还会躲到厕所去,真的看着都可怜。”病房内的病友都不禁唏嘘。“整个病区都是他们发病的时候痛苦的喊叫声,听得真的难受。”不少同病区的患者都这么说。
小小“牙签”解决痛苦
刘泽虎主任医师介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串珠样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多发于胸腰部,好发于春秋季节,人群发病率很高。而且这种疼痛,和女性分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患者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身边有很多人得了带状疱疹,用了民间的土方或是根本不治疗,没过几天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多数疱疹病毒感染的病人都存在自愈的倾向,有些对病毒抵抗力好的人很容易就好了。但是如果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如年龄超过60岁、糖尿病、肿瘤患者、血液病及免疫力低下等,就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是血运播散性带状疱疹危及生命,必须早期介入干预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正规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不可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开头提到的张阿姨和宁阿姨,分别患有糖尿病和乳腺癌,都属于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高危患者,应当尽早减轻其疼痛程度,最大可能降低其迁延为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王波医师当天晚上加班为两位阿姨进行脉冲射频手术,通过CT指导下将2根牙签粗细的射频针穿刺到右侧T9、10背根神经节,测试确认穿刺到位,通过脉冲射频仪行脉冲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每个手术均不超过50分钟。
而朗大爷也在张华副主任医师的治疗下,用“牙签”缓解了痛苦。疼痛爆发次数显著减少,疼痛程度减轻,疼痛持续时间缩短,这是术后患者最直观的感受。“胃口都好了!”朗大爷开心地说。
据悉,像张阿姨、宁阿姨、朗大爷这样在市三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近期就有100多个。
年轻人也会得这病
临床上发现,不仅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患带状疱疹,而且年轻人也非常多。刘泽虎讲到,有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宅在家里,自律性下降,白天睡觉,晚上玩手机,生活规律严重被打乱,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出现带状疱疹。
还有一位年轻的白领,因为后疫情时期的复工复产,不得不经常加班,而且自觉压力大,没有合理地调节自己,最终也出现带状疱疹。
“生病并非一定都是坏事情,尤其是带状疱疹,生病往往是身体在报警,一旦预警了,我们就需要改变自己、调节自己,让身体重新回归健康。”当然,患病后需要及时就医,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72小时内正规足量抗病毒治疗后效果确切,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疼痛科王波主治医师表示,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带状疱疹患者迁延为慢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发生率逐步增高。带状疱疹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疼痛症状,但是也有一些病人在皮损愈合后疼痛逐渐加重。其疼痛性质多为自发性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紧
- 标签: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