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近300万只自产口罩投放市场
本报讯(记者 王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口罩成为“硬通货”,短缺严重。海淀区迅速成立口罩生产工作专班,紧急组织口罩生产设备采购、调拨原材料、协调生产以及市场供应等工作,仅用五天就实现了口罩生产。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淀区已累计生产口罩600万只,其中近300万只已投放市场。从本周一开始,海淀区属国企超市发的所有门店均已实现口罩不限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购罩难”的问题。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纳通公司”)主要从事Ⅲ类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部园区具备新建成的高标准洁净车间和灭菌设施,但没有口罩生产线。海淀区多方寻找资源,紧急组织国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联系采购生产设备及原料。经过多方努力,从河北采购到闲置的旧机器,纳通公司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到岗,连夜进行口罩生产线组装调试工作,于2月初完成调试并成功试产。从选址到投产,仅用了5天时间。
据纳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设完成两个口罩生产厂区。其中,海淀区的口罩生产厂区拥有5条一次性口罩生产线和1条N95口罩生产线,日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30万只。预计3月上旬,纳通公司两个厂区的口罩生产线将实现日均产能130万只。
“口罩生产环节中,涉及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涵盖了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标签标识和企业标准等环节的登记、许可、备案以及质量监管等。为最大限度减少影响口罩生产上市的制度性时间成本,保障口罩质量安全提前介入、靠前指导,海淀区‘特事特办’,全程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专人办、进企办、马上办,确保一次性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生产上市‘零延时’。”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秀丽介绍,海淀区第一时间成立协调组,建立“防疫企业审批绿色通道政策群”,研讨快速审批流程。纳通公司从获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到完成企业证照办理与变更,直至制证全部办理完毕,仅花费4个小时,确保了证照审批全流程“零缝隙”对接。
口罩得以顺利生产,如何对接市场、满足市民购买口罩的迫切需求?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海淀区政府的整体协调下,区属国有企业超市发成为纳通公司口罩的主销售渠道,为其提供物流、分发和销售等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纳通公司已累计生产口罩600万只,其中有近300万只投放市场。
据超市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本周一起,超市发所有门店均实现了不限购,市民无需提供身份证即可到现场购买。据介绍,仅3月11日当天,海淀区投放市场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数量就超过50万只,其中超市发各门店共分配了21.2万只、药店15万只、中石化便利店5万只,另有10万只投放到本市其他超市销售。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任编辑:孟祥玉(EN009)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