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爱情就是:假如你失忆了,还会爱上对方
现代社会婚姻已经被奚落得不成样子了,这让很多恐婚族闻“婚”丧胆,诸如:
“不结婚你不过就是一条单身狗,结婚就是要了你的狗命。”
“确定不结婚以后,看着那些被婆媳矛盾、买房加名、家务分担、孩子教育等问题缠身的人,就有一种暴雨天,坐在屋里窗边,看街上的人惊慌乱跑的感觉。”
单身好还是结婚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曾写过一串幸福感不等式,甜蜜的婚姻≥有趣的单身>无趣的单身>灾难的婚姻,好的婚姻在幸福链的顶端,而差的婚姻位于幸福链的末位。
所以我想和决定要结婚或已经结了婚的人互勉,“既然选择婚姻,那就奔着甜蜜去吧。”
在婚姻中,长久的爱情何其难得,如何避免审美疲劳?
激情永不消退的秘诀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通过以下3点尝试和改变,确实提高了我对婚姻的满意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家分享。
确立谁先哄谁的机制,避免吵没必要的架
伴侣吵架,谁错谁道歉,还是男方先道歉?
不要放过这个辩题,你和伴侣最好趁此机会商量出一个道歉原则。
伴侣间吵架在所难免,但吵架的意义,是为了让对方感到爱意或歉意。
我和我老公吵架,就达不到这个效果,翻旧账,炒冷饭,放狠话,戳痛处。
没有一滴水认为自己引发了洪水,没有一场架认为自己侵蚀了婚姻。
结个婚,是希望和对方一起对抗世界的糟心部分,而不是我和对方之间相互对抗。
有些问题我们觉得是对方的错,所以吵场也在所难免;但有些问题,是别人或外界的问题,为这种事吵架就特别不值。
针对后者,我俩达成共识,哄能解决的事情,尽量不要吵。
以预防为主,即在借题发挥或直接开吵之前,确立一个谁先哄谁的机制。
我俩设定的机制是,谁情绪不好时,就先找出让她(他)情绪不好的原因,然后在此领域里付出少的人,负责哄付出多的人。
来看看这个机制的实际应用。
比如我老公发现我在生闷气,如果我说是公众号方面的事情,他的付出不及我,所以他要哄我;
比如我看到老公心情不好,如果是因为开车的事而不开心,我不认路、不懂车、没驾照,他的付出远胜于我,所以我得安慰他。
这招屡试不爽,哄人就是用甜言蜜语猛夸对方,听到的人心情立马会好一大截。
情绪差的那个人,也会觉得就算事情不顺利,但起码有个知心人。
想着对方的缺点时,也要想着对方的优点
刚结婚不久,我就差点被老公的洁癖逼疯。
我擦桌子,他说每个区域擦桌子的抹布都不同,叫我不要弄混;
我吃面包,他说面包屑会掉得到处都是,叫我最好到厨房水槽去吃,或者拿盘子接一下。
我不习惯,说吃完自己打扫,他便说我打扫不干净,他还得再清理一遍。
他觉得我打扫不干净,于是把家务活儿全承包了,那段时间我很拘谨,生怕他说我又把他弄干净的房间弄脏、弄乱了。
我跟女同事抱怨,女同事却说像这样爱干净、爱做家务的老公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她老公不仅不帮她做家务,还会给她制造更多的家务。
那时我才意识到,总盯着对方的缺点,就像是拎着垃圾袋一样,腾不出手来接礼物,对双方的感情都有害无益。
我对自己说:“如果我不想婚姻破罐子破摔,那么当我想到老公一个缺点时,就要想这个缺点有没有对应的优点,就算没有,也要想一个其他方面的优点。”
现在我开始写感恩日记,每晚回忆并记下3个当天最值得感谢的人、事、物。老公为我做的,占据了日记的半壁江山。
久而久之,我觉察到我看他的眼神,竟有了几分热恋时的崇拜。
对一个人感觉太舒服或太失望,会让自己逐渐失去探索对方的好奇心。
多发掘对方的优点,多记录对方的美好,做到像陈果所说的“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的概率才会提高一些。
用心营造婚姻里的仪式感
心理学上有个“快乐适应现象”的概念,就是当好事发生时,快乐指数会飙升,但持续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
也有心理学家提出“快乐适应预防模式”,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变异”。
这也适用于婚姻,当我们定期为婚姻注入一些仪式感,便能有效延长快乐的时间。
一口吧”,博主感慨这样的日子特别有意思。
想要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大多数时候,用心比花钱更浪漫。
你花的心思、时间和创意,会让你准备的礼物独一无二,历久弥新。
我能理解有些人的婚姻过着过着就麻木了。
一来因为他们被现实中的麻烦事弄得焦头烂额;二来觉得老夫老妻不用折腾那些没有用的事。
但烦心事是处理不完的,不表达爱,爱慢慢就淡了。
生活就像闯关游戏,每打完一关,就会解锁更难的一关,永远没有尽头。所以偶尔停下来,为感情营造点仪式感和幸福感。
我觉得婚姻越来越好有三个迹象: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多想对方的优点,定期用心创建仪式感。
有句话说“四十岁就是新的二十岁”。
同样,婚姻也可以是新的恋爱,就看你如何对待了。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