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男性心理健康

新生活模式,新应对方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1-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新增非典病例人数呈现较明显的波动性下降趋势,一些高校也开始出现人员流动,外地学生归校,解除隔离的同学也回到大家中间。然而,这些现象引发了在校同学新一轮担心:自己会不会加大染上非典的可能?   而且,连续几个星期近乎封闭的生活使同学们日渐产生烦躁情绪,大家渴望变化,渴望与外界接触。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辅导研究中心对在校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发现,个人生活模式和生活理念的改变会衍生出各种心理问题,如果长期积累,得不到矫正,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耽误学业怎么办?   由于非典,正常学习秩序被打乱,不少同学的学习研究被耽搁了,而且应届毕业生也在担心分配与择业会受到影响。   主要心态:   1.学习效率低,对目前的学习状况不满意,但很难控制自己。   2.长时间自学带来厌烦情绪。感觉无所事事,烦躁、焦虑。   3.由于无心学业而反复自责。   4.研究生科研受影响,与其他单位的合作项目被中止。   5.毕业生担心答辩延迟。而且系馆关闭,无法进行实验和论文。   6.毕业生担心就业受影响,不能参加招聘会、面试等。   7.准备出国的同学担心被拒签。   应对策略:   要明白我们处于特殊时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是我们个人无法控制的,我们要从现实角度接纳现状。而且要认识到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不是某一个人,谁都一样。因此,我们要学习积极适应改变,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   1.根据变化重新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把握主动。   2.多与处在同样境遇中的同学交流,参照别人的经验。   3.适当休息,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状态。   4.毕业受影响不是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要相信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都会采取相应措施。   5.接纳出国暂时受影响的事实,多为自己设想不同的发展。   6.利用空闲,好好规划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   很难适应新变化   每天数次消毒,去固定食堂吃饭,对于平时“自由”惯了的大学生来说,个人生活模式确实发生了改变。有人指责他们:这么点限制就受不了了?想当年我们……其实这不具有可比性,人们对新环境和新习惯是否适应,取决于他原来的生活方式。   主要心态:   1.生活被打乱,心情焦躁不安,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   2.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受到限制。   3.突然清闲下来,无法适应,也不能安心。   4.每天的消毒时间,学生要么被锁在宿舍,要么被关在楼外,感觉不舒服。   5.生活不方便,买东西、吃饭等必须在校内。   6.比感染非典更可怕的是隔离。   应对策略:   既然有了突发事件,原有的生活秩序必然改变,生活习惯也必须相应调整,这是我们及整个社会必然遵循的对策。生活不方便对所有人都一样,相信别人能适应,自己也能适应,毕竟改变是暂时的。   等待需要耐心,发牢骚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烦恼。   1.静下心来想一想,将要做的事排排序,哪些事可以暂时不做,哪些事必须马上做。   2.根据目前的生活现状,好好计划每天、每周的安排,制订新的作息表。   3.平时我们可能没有过多留意过校园,这时可以仔细观察身边的环境和人,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也许会有新发现。   4.将目前的“临时状态”接纳为新的生活模式,从而建构新的生活习惯。   政策环境会怎样?   除了自身情况,人们也会为周围的大环境担心,大学生也一样。   主要心态:   1.担忧疫情在农村肆虐。   2.担忧今年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3.担忧我国防治传染病医疗体系。   应对策略: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值得肯定,这也是每一个公民都会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受非典之害的不仅仅是中国,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多搜集信息,以期获得接近客观、科学的判断,避免过度忧虑。   1.积极关注媒体报道的政府采取的新措施。   2.我们可能会发现,暂时经受危机,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3.相信事情会向积极方向发展,通过抗击非典,中国新的疾病预防体系将建立。   4.目前情况趋向好转,由此看出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