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 看宠物电影你根本不在乎人
和朋友看《宠爱》的时候,她全程星星眼,这种表情还在她看到某男星时出现过,而到宠物电影结尾惯例的生离死别时,她又哭红了眼睛。她不是一个人,《宠爱》拿下了2020元旦票房冠军,首映当日票房1.7亿元,截至1月10日超过5亿元。
尽管多达6组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但《宠爱》的情节一点也不复杂,被“不解风情”的我总结为:一只猪差点被宰,一只罗威纳死了,一只金毛被训练成了导盲犬,一只橘猫差点出国,一只小奶猫从车底被救,一只流浪狗被收养。如果电影介绍这么写,你还爱看吗?
不重要的,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对于一群每天在网上“云养”“云吸”猫猫狗狗的“准铲屎官”来说,电影中的人只是配角。他们能盯着宠物吃饭睡觉跑一跑,就已经很开心了,现在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有情有义的萌宠,早已值回电影票钱。
宠物电影的看点还在于,并非“科班出身”的动物,能在镜头前把角色演得又萌又感人,比起某些“抠图演技”的演员,还真是敬业不少。
有人说,文艺青年的钱最难挣,他们不仅穷,“品位”还高,容易斤斤计较、多愁善感,买衣服时,袖口多一根线头都能联想到匠人精神不再,然后去发表一段评论。豆瓣就是这样一个文艺青年云集的网络社区,因此豆瓣电影的评分可以说是相对严苛的。
但对宠物电影,有一点小小的例外。《宠爱》依旧在及格线以上,6.2分对国产电影来说已经不容易。近年来国内上映的宠物电影,基本都在及格线以上,2019年的《小Q》6.7分,2018年的《小狗奶瓶》6.5分。 即便是2016年一部评分只有3.4分的《一条叫王子的狗》,赞同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唯一最好演技的就是那条狗”。
194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灵犬莱西》上映,它是最早的宠物电影之一,豆瓣评分8.7,讲述了一条聪明的苏格兰牧羊犬被迫于生计的主人卖掉后,传奇般的回家之旅;2005年又被翻拍,评分依旧高达8.5。
宠物电影从一诞生,对主人的陪伴与忠诚就是最打动人的一点。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幼年还是老年,无论生与死,都对主人不离不弃。相比之下,恋人会移情,儿女会离家,宠物似乎比人要靠谱。
此处必须有“忠犬八公”的名字。这个192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分别在1987年和2009年被日本和美国改编成了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和《忠犬八公的故事》。都是一条萌萌的秋田犬,都是一个“至死不渝”的人狗故事;所不同的是,日本版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淡漠,而美国版的温情无论人狗,都更纯粹一些。
《宠爱》也是如此,全片“颜值”最低的流浪狗,之所以拒绝被领养,是因为对已经过世的前主人念念不忘;而一只名叫“豪七”的罗威纳犬,也实现了一生保护主人的“诺言”。
今天的都市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淡漠。人们工作压力大,社交成本高,需要宠物治愈孤独,也依靠宠物建立与弥合关系。《宠爱》中,在美国留学的女儿与父亲视频聊天,“借口”是要看那只橘猫,而最终也因为这只橘猫,父女实现了和解;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陌生男女,互有好感却不知如何开口,最终也是靠一只小奶猫“牵线搭桥”。
人们享受着宠物的忠诚,依恋宠物带来的人际关系,自然也愿意为宠物花费时间和金钱。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22亿元,为5年前市场规模的3倍之多。消费者不仅愿意在为宠物洗浴美容等基本服务上投入,也愿意为宠物训练、保险、殡葬、运动娱乐、摄影等新兴服务行业埋单。
看宠物电影只是其中最易得的方式之一。在黑暗影厅度过难得安静下来的几十分钟,感受人与宠物的悲欢离合。有宠物的人,从中得到共鸣,没宠物的人,从中得到梦想。看完电影,你也许会再次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动物如此美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生活呢?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