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
“因进料管道清洗置换不充分,管道回火导致二甲苯、矿物油储罐发生燃爆事故。”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内的江临公司(虚拟化工企业)在醇酸树脂生产装置检修动火作业时发生意外。
这不是电影《烈火英雄》里的桥段,而是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应急办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主办,泸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天府使命-2019年长江出川断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现场。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四川省21个市(州)183个县(区)生态环境部门、70家化工企业,近3000人观摩了这场演练。
桌面推演融合实兵演练,跨部门上演“空间换时间”
“事发前二甲苯存量约20吨、矿物油约20吨,泄漏量暂时无法估算。”事发后,江临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公司应急预案,总经理请求合江县生态环境局支援。
“请你们尽快核实泄漏量,封堵和截断污染源,控制污染蔓延,加大力度开展抢险救援,我们马上赶到。”在接到电话后,合江县生态环境局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
因厂内罐区围堰、导流沟等应急设施严重损坏,二甲苯、矿物油、消防水顺地势流入厂界外与长江干流直接相连的桐子溪,由此引发一起可能涉及长江出川断面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泸州市立即组织开展全过程应急响应,在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协作下,最终成功应对了本次燃爆事故,下游水质未受到影响。
据了解,此次演练以桌面推演为主、实兵演练为辅,紧紧围绕政府、企业、园区3个层级的环境应急预案,并结合核实研判、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舆情应对和信息公开等环节全程联动。“这次演练实现了‘演、练、训’的结合。”生态环境部应急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演”,用上下游联动、部门协作等措施,示范了“以空间换时间”的“南阳思路”。海事部门派出船艇在合江县榕山镇至波司登大桥长江水域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江面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现场演示,推动了省际上下游的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应急联动,探索完善了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部门与应急管理、交通海事等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
“练”,模拟指挥部,组织现场处置。桌面推演现场,按照专家组建议,指导现场在事发地与长江口之间拦截创造储存“空间”,同步开展消防灭火、喷淋降污、围堵、收集、转移泄漏物料、污染物吸附等应急处置工作。实兵演练现场,在泄漏点上游修建拦截坝控制来水水量;在泄漏点下游修建拦截坝、布设围油栏,在入江口设置吸油毡、活性炭坝对污染物进行处置。
“训”,通过视频直播,给四川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和环境风险企业近3000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四川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朱辉表示,通过信息化系统,零距离地全省观摩,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点企业的全覆盖、全程序培训,推动提升长江流域环境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演练还在科技手段与应急处置工作结合、借助无人机和无人船查勘现场和取样监测、利用信息平台调度应急物资和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落实“上游责任”,织密环境联防联控体系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境内有大小河流1400余条,水资源总量约3500亿立方米。
为强化“上游担当”,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说,近年来,四川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夯实应急保障基础,不断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在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的建设上,首批选取4个工业园区开展环境风险防控、环境事故防范、环境预警试点。”
同时,四川省积极“织密”环境联防联控体系,打造以省际联防为支撑、市(州)联防为基础、部门联防为骨干的突发环境事件体系。
在省际之间,以输入输出环境风险防控为重点,先后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重庆、西藏等周边省、市、区签订了《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起联防联治、联合预警、联合处置、协同善后等四项工作机制。在省内,以流域环境风险防控为重点,突出联防联控的整体性、长效性、实操性,推动市州间环境联防联控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签订应急联动协议122份,基本实现了行政区域、跨界流域及主要部门全覆盖。同时,选聘11个领域共74名环境应急专家,充实完善全省环境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在德阳、泸州等7个市(州)建立省级应急物资储备库,进一步提升全省区域环境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为压紧压实环境安全责任,四川以饮用水水源地、化工、尾矿库为重点,全面开展沿江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编制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落实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省已备案企业22587家,含较大以上环境风险源企业613家。(王小玲)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