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海鲜稀有 现在应有尽有——走近离海最远大城市的国庆餐桌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3日电题:曾经海鲜稀有 现在应有尽有——走近离海最远大城市的国庆餐桌
新华社记者孙少雄
40年前,家里一道过节烹制的红烧带鱼,让乌鲁木齐市民张文博印象深刻:并不肥厚的鱼块被小心翼翼端上桌,年老的爷爷吃得仔细,把骨头嘬碎后才缓慢吐出,父母则咬了口沾着盘边汤汁的馒头,把省下的鱼肉分给他。
这究竟是一盘怎样的珍贵美味?当时12岁的张文博有些疑惑,因为此前他家吃过的海产只有海带,而40年后的国庆节,鲜切的三文鱼、清甜的白鲳鱼、肥美的石斑鱼……摆满了家里的餐桌,“海鲜对于乌鲁木齐市民不再遥远,桌上每一道硬菜都可以是家常菜。”张文博感慨。
新疆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近年来,随着海陆空物流飞速发展,海鲜到人们舌尖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当地形成多家大型海鲜市场,市民们餐桌上的“海味”越来越浓。
在位于市郊的海鸿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经营户刘志刚忙得汗流浃背,脑袋与肩膀间夹着电话,手指不断敲击键盘回复着网上订单,网络那头是全疆各地订购海鲜的客户。
“新疆人对海鲜的热情不输给其他地方。”刘志刚告诉记者,1995年他就开始从沿海地区批发海鲜到乌鲁木齐,活虾的存活时间只有24小时,无法从沿海城市及时运来,当时市场上多是泥鳅、黄鳝和冻带鱼,而且价格很高,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算是奢侈品。
现在,刘志刚已不用自己外出找货源,沿海地区商户会主动前来对接,上了新品也会及时联系,“空运虾、蟹等生鲜海鲜,最快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市场。最近店里每天的海鲜销量能达一吨多!”
经过多年发展,新疆本地水产养殖也不断壮大,已形成以大宗鱼类为主,名优特品种为辅的结构,虾类、虹鳟鱼、河蟹应有尽有。
更令食客们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海陆空物流的飞速发展,新鲜、平价的海鲜从巴基斯坦、挪威进入乌鲁木齐等新疆多地市场,人们开始对龙虾、白皮虾、石斑鱼等深海品种熟络起来。
乌鲁木齐海关数据显示,新疆口岸进口水产品种从2016年十几种扩大到去年近60种,进口水产贸易国家从周边国家逐步延伸到欧洲,进口数量相比两年前翻了一番多。
而在乌鲁木齐海鲜经营商王林瑜的眼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红利并非只有“你来”,更有“我往”,早在两年前,她就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户合作,目前公司一周两个航班运送水产至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国家方针政策精准落地,让大家看到行业蓝海。”王林瑜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效应日益凸显,下半年希望依托中欧班列,把跨境生意做得更广、更远。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