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香港不需要被“搭救”
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12日接受了环球时报专访,深入解读6月修例风波以来香港的经济形势。谢国梁曾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委任为特邀顾问。
环球时报:如何看待六月修例风波以来对香港经济产生的影响?
谢国梁:香港经济表现从去年伊始已经开始下行。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长4.6%,而第二季度GDP增长只有0.6%。这是整个趋势。如果没有修例风波的话,香港经济本来由于全球放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战等已有下行压力。受国际环境影响,中美等主要经济体增长都在放缓。很难把修理风波这个因素单独抽出来看它的影响多大。
香港现在面对的两个因素迭加在一起- 贸易战和修例风波。但它们的影响面还是不一样的。修理风波影响的是和入境游有关的三大行业包括饮食、零售酒店。这三个行业收缩是一个月比一个月严重。8月份入境游数量减少了四成,这三块现在解决的香港就业岗位有22万,如果目前的收缩延续,我估计香港的失业率很快就会上去。现在有一些旅行社酒店,它们主要采取放无薪假这个措施去应对,这个短期是可以的,如果事件持续比较长的话,最后要发展到裁员的话,失业率就会很快上去。
这个对就业等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更大一点的范围则是贸易和物流,受到贸易战和修例双重影响。如果入境游减少,消费减少,香港比如说进口的食品也会下降。尤其是空运,因为香港很大部分不一定是通过海运,而是通过空运。
贸易物流解决的就业岗位是70多万,也就是说现在这五大块加起来实际上是接近100万的,占香港就业人口1/3。1997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失业率才2.2,一年之后可以大幅飙升到6%。失业率如果要飙升,会对香港整个消费的信心方面有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现在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第三季度现在普遍被认为会陷入不增长,第四季度就是要看事态的发展,如果修例风波不能很快平息的话,会延伸到第四季度。所以现在全年比较好的情况是有一个轻微的增长,但是陷入到负增长的概率也是有的。
金融市场稳定的背后是国际投资对“一国两制”的信心
环球时报:香港金融业到目前为止受到多大冲击?
谢国梁:修例风波暂时还没有给金融领域带来明显冲击,因为现在金融领域很多是网络化、全球化运作。香港目前的股市还是相当稳定的,相比今年3月份高峰,恒生指数受到修例风波冲击到最低的时候跌幅也只有16%左右,但最近在回升,目前相比年内高位下跌可能是10%多一点,现在的指数跟去年比较可能还是略有上升,所以说金融市场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
金融市场尤其股市实际上最能直接反映投资信心。目前香港还没有感到有资金外流的情况,香港银行体系结余现540亿港元左右。港元汇率现在是偏弱,但也没有再触及到7.85。金融市场稳定主要反映两个因素。其一,修例风波应该只是一个风波,是一个短暂性波动,总归可以找到办法解决。尤其是国际投资者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即国家对香港基本方针政策还是有信心的,相信香港最终可以依据自己法律制度解决问题。其二,香港股市上市公司中,每天的交易量接近八成是跟内地企业发生,市值是接近七成属于内资企业。那么其实现在投资者也是认为中国的整体经济社会是稳定的。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香港发展一个重要的稳定器,否则解释不了修例风波大家感觉很厌倦,但是金融市场却很平稳。香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八十年代初当时我们内地经济还没有那么强大,对香港市场影响也没有那么大,那时候香港发生风波,金融市场是大幅波动的,股市、楼市下跌可以达三到四成。
但最近保险在市场拓展这一块,尤其是寿险,很多主要是吸引内地客户到这来买一些保险产品的业务会受影响。我相信如果香港以后的整个市场逐渐恢复,这个需求还是会有的。因为现在关键就是这个需求,有没有发生没有来香港,已经跑到其他地方,比如东南亚新加坡或者是留在内地?现在看还没有发生市场转移的情况。亚太区还没有看到可以去掉香港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地方。
环球时报:惠誉24年来首降香港信用评级会否引起其他国际机构跟风?
谢国梁:其他机构会否跟风无法预测。但是惠誉此次下调举动理据是不足的。因为这种主权评级主要还是基于主权偿还能力。如果说香港今天外汇储备出现大量资金外逃,储备已经消耗殆尽,然后欠债又一大堆,这个时候调低主权评级信用,我觉得是合理的,但是现在香港并没有出现这情况。
现在财政情况还是很健康的,银行系统结余还有500多亿,进来囤积在香港的钱,经管局发了超过1万亿的票据吸收在里边,再加上财政储备,现在香港整个结余和储备超过3万亿港元。如果就财政健康状况而言,我相信它是全球最好或者最好之一,我都没有感到有哪个经济体财政储备占GDP的比重有比香港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把香港的信贷评级调低无疑缺乏理据。
特区政府应大力宣介消除外媒不实报道影响
环球时报:近期特区政府财政司公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的举措,您如何评价,还需要有哪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谢国梁:港府这次是非常的认真,很积极去应对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这个方向是对的,目前面临压力比较大的还是就业问题,要保就业,首先就得撑住中小企业。针对中小企业,港府在香港的市场机制下能做的,主要是提供融资贷款的担保。这个举措一直以来都有实施,而且效果不错。包括我们中银香港在内的商业银行,也都支持和积极配合贷款计划,希望能够透过这个计划,大家跟中小企共度时艰。这是很有针对性,而且有积极意义的。
除此以外还是需要有一些更多的措施。在目前环境下,私营投资可能会冻结或者处于观望,就像刚才提到的内地买保险的人开始观望,所以现在最主要还是要加强公共投资。私人投资这一块也许它会慢慢下降,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投资的力度。
政府在基建,比如说房屋这一块可以加大投入,然后带动公共投资。目前不是特区政府不愿意做,但是在目前机制下,有时候经常面对比如投资拨款,要到立法会去通过。这里行政和立法之间就会拖慢这个进程。所以政府在这时候应该要有一些特别的措施,一些非常规的措施来克服这个问题。比如机场三跑已经在做,就是没有去用政府的储备,因为用到储备就要到立法会去辩论,是机场本身用市场化的模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现在的融资成本这么便宜,机场融资模式实际上是可以供政府借鉴跟推广的。
如果政府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资金问题,马上可以启动一些公共工程的项目,然后稳住投资项目的趋势,这是很有必要的。
再来就是要加强一些正面的宣传和推广,尤其是海外。现在一些媒体有一些歪曲的报道,比如西方的一些国际媒体,有意无意地呈现修例风波中的香港变成一个不安全的地方,但实际上大家看看是不是不安全,实际上也没那么严重。应该把真实的情况展现出来。
这个领域的宣传跟报道对于增加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了解和信心是有帮助的。我知道政府已经在推动这个工作。针对香港旅游业下滑的情况,到海外去宣传,近期香港会拨一些款给旅游发展局开展海外宣传。
从中长期来看,推动创业的发展很重要,要把握大湾区的机会,加强大湾区创客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创客的发展。因为创客的发展可以改善香港产业结构,增加一些高增值的行业,给新一代的年轻人提供一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
此外,创客的发展也可以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我觉得这几年香港应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把香港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政府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带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去拓展国际市场,像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大区的国际市场。
在国际化方面,香港比珠三角的任何一个城市,比内地的其他城市都有更强的优势。如果说这一方面的工作能做得好,可以给中小企,给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香港不需要被“搭救”
环球时报:如何理解香港经济和内地经济的关联?
谢国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下,香港和大湾区,和深圳或者内地其他城市之间,主要还是离岸和在岸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根本的关系不会改变,而且也不应该去改变。两者之间还是一种互补互利的合作关系。香港本身有独到的优势。在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大家应坚持互补,互利合作。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需要被搭救,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它始终是很独特的。它作为一个融资和企业的营运平台,是向全世界开放的。
现在深圳的增长快一点,香港的增长慢一点,这个也没问题。香港经济相对比较成熟。现在广州、深圳,哪怕以后东莞一些城市的GDP规模都超过香港,也没问题,我觉得这也不代表什么。香港的价值不在于GDP的规模,而在于它的功能。
从功能的角度,香港和大湾区的城市,尤其是几个中心城市包括澳门、广州和深圳,长期是一个互补关系。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