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需要为心理健康充电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生活得非常.偷快,对生活有信心、有兴趣、乐此不倦。但是.也有些人生活得并非如此,总感到不愉快、无乐趣、意志消沉、苦闷烦恼,甚至度日如年。这种现象目前非常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已故著名心理学家陈学诗教授曾在上世纪 gd 年代初为本刊撰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即使现在看来,文章所阐述的观点仍然非常独特、实用。
1 .生活单调者
有些人每天的日程表一成不变,即一日三餐,上班.工作和学习.下班,家务劳动睡眠。周而复始,天天如此,月月如此。生活变得刻板、单调、枯燥,谈不上有什么乐趣,庸庸碌碌.度此一生。
充电建议:大家都知道凡是单调的活动.既容易疲劳,效率也不高。生活也是这样。人们除工作学习之外,要有意识地增加内容来充实生活.丰富生活的内涵。比如说,家务劳动是令主妇们最头痛的事情.既多又杂,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倘若主妇们能合理安排一下,把有些事情集中起来进行,则一定能节省不少时间。在家务劳动的空隙,做做健身操或手持话筒卡拉 OK 一下,这些都是调节生活的方法。既丰富了生活的情趣,又调节了神经和大脑.也锻炼了身体。第二天,自觉精力充沛.工作效力高,情绪愉快。
2 .遭遇生活事件者所谓“生活事件”
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受到刺激。刺激有轻有重.有短有长而且各人的反应也不相同。有些人受到刺激后,紧张焦急.郁郁寡欢。有的人悲观失望.度日如年.觉得人世间一片黑暗.毫无乐趣可言。有的人则愤愤不平,怨天尤人甚至想采取措施来报复或泄愤。还有的人与周围的人包括家庭成员闹矛盾.因而苦恼、烦闷,极不舒畅。倘若遭遇亲人患病或死亡.自己患病或受伤等情况.更会出现哀伤、忧愁、不安、焦急等心理波动。
充电建议:从幼到老一帆风顺的人恐怕不多见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矛盾和挫折。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或挫折。上述种种对待生活事件的态度是消极的。正确的态度是.客观地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出正确处理的办法,与亲人或可以信赖的人一起商量对策。至于不可弥补的事件.如亲人死亡,天灾等,也要善于处理、减轻损失。总之,人要想开一些.不要被生活事件所困扰。
3 .谋事不成者
人总是有某种志向的.特别是青年人往往有自己的抱负。有的人希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的人志愿当工程师、医生、律师,有的人企图在管理上有所发展,有的人希望在企业上或经济上大展宏图。然而.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自己努力不足,壮志不得酬.一误再误.一再受挫。于是,心灰意冷,浑浑噩噩.意志消沉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到了老年期,只是感叹壮志未酬身已衰。
充电建议:如果有的人还没有适当的工作或正在待业,那么,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具体办法是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但切不要“闭门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求知”。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不能离开现实的。在读书求知的同时,必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是否良好.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易于解决工作问题.并能圆满地完成任务。那么,怎样来适应环境呢?首先是要多想着别人多帮助别人.而且是诚心诚意的。这样才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也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生活的乐趣也会随之而来。同时,也有助于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