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那些事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3日讯(通讯员 刘嘉)孩子腹泻是用抗生素呢?还是不用呢?对于某些焦虑的家长来说,这是个抓脑壳的问题。今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许红梅教授就来跟大家摆一摆孩子腹泻用不用抗生素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孩子腹泻能不能用抗生素?
毫无疑问,当然能用,合理应用。
被合理使用,是抗生素存在的终极意义
最近十年,年轻的父母们对抗生素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打个嗝、喷嚏都要求吃头孢”,到“已经败血症了还坚决不用抗生素”。孩子腹泻要不要使用抗生素,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及临床经验进行细致、慎重的考虑。
首先来了解一下腹泻病,很多人称为“拉肚子”。很常见,好像谁都能诊断。其实“拉肚子”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性状改变,根据不同病因,大便可以呈现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也可各种大便性状交替出现,部分孩子会合并有发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等。作为5岁以下死亡率排第二位的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快速判断孩子腹泻的病因、有没有脱水及其他内环境紊乱,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威胁到孩子生命。
儿童腹泻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
感染性病因包括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细菌: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等,其他还有真菌、寄生虫,均可导致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气候变化等。
腹泻病是全球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腹泻中病毒常见如轮状病毒,流行于秋冬季,诺如病毒流行于秋季。
但细菌也不可忽视,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的细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状况、用药习惯等,因地域而不同,我国的肠道细菌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西部高于东部。
不光如此,腹泻病的病原还因季节和年代而不同,如痢疾杆菌曾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腹泻致病菌,但近几年明显下降,而沙门菌明显上升。
如何迅速把握孩子腹泻的具体病因?
1.详细了解孩子的病史:起病急缓、病程长短,腹泻的次数,大便性状、量、气味,尿量的多少,有无发热、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精神、食欲情况等;有无腹泻病人接触史、不洁饮食史、辅食添加史等。
2.体格检查:精神、面色,有无脱水表现及严重程度,心肺腹部体征。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起到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其弥补了肉眼观察的不足,能细致发现大便样本中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真菌菌丝孢子、寄生虫卵等;有时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还可能作血常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大便乳糖不耐受、大便隐血检查;怀疑细菌感染或怀疑细菌感染曾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可能做大便培养(结果至少需要3天)。
在门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史、大便形状及大便常规,初步对孩子腹泻的病因进行判断。一类是稀便或稀水便、大便中没有白细胞或白细胞很少的,见于病毒性腹泻、非感染性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不需要用抗生素;少数细菌感染也属于此类大便(如霍乱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比较严重时需要抗生素治疗。另一类大便常规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较多的,如白细胞2+、3+或4+,这些成堆的白细胞说明什么呢?说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可能性大,如痢疾杆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其中大肠杆菌157:H7株我国儿童很少见)等,可做大便培养和细菌鉴定。这类大便多数肉眼可见粘液,甚至血丝、脓血,有时也可以表现为稀便或水样便,而做大便常规有异常。
如果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细菌可能性大,尤其对婴儿、免疫力低下儿童、病程短、进展快者,在纠正脱水等对症治疗的同时,需要使用抗生素(不严重者,医生根据经验门诊治疗;严重者应住院)。如果不及时给予抗菌治疗,细菌及毒素可能经肠道播散引起严重感染,或腹泻迁延、经久不愈。
综上所述,孩子“拉肚子”是否使用抗生素的确不是轻易可以回答的,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大便镜检、流行病学做出综合的判断。 不该用的不用,该用的足疗程使用。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