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安危 重点在胃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报道(记者 孙燕明)近日,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发布2019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以下简称《推荐》)指出,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胃癌高危对象:60岁以上人群;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巨大褶皱征;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至12个月);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恶性贫血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许建萍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采取全民早期胃癌筛查和高危人群胃内镜精查举措,是我国胃癌患者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手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致病高危因素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第二位,死亡第三位。我国大多数胃癌患者初诊即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5年生存率仅为27.4%。而早期胃癌经过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约占20%,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的检出水平。
许建萍介绍,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腺癌。目前,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位居恶性肿瘤前列。其中,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数约有41%发生在中国。2015年,我国胃癌总发病 67.91万例,发病率约为31.28/10万,总死亡49.8万例。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国胃癌发病年龄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60至64岁达到峰值;从地区分布而言,胃癌患者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尤以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河北、河南居多。
胃癌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瘤、残胃、吸烟、遗传、高盐饮食、肥胖、胃溃疡、恶性贫血,甚至酗酒、Menetrier病也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而增生性息肉或胃底腺息肉等尚不确定是否与胃癌发生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高危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定为Ⅰ类致癌原,它可以通过诱导强烈的胃部炎症反应导致胃癌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着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据权威机构统计,10%的胃癌病人有家族史,具有胃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2至3倍。少数胃癌属“遗传性胃癌综合征”或“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浸润型胃癌的家族发病倾向更显著,该型胃癌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
许建萍表示,80%的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症状。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体重减轻约占60%,上腹疼痛约占50%,还会出现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等症状。
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并发幽门梗阻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继而出现贫血;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疸和发热;腹膜播散者常见腹腔积液;极少数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及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筛查是降低死亡率的最重要手段
许建萍强调,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很低,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已是中晚期,生存率较低。筛查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重要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是能够根治胃癌的重要保障。
日本和韩国也是胃癌高发国。上世纪80年代初,日、韩开展全民胃镜强制性筛查。迄今,日本和韩国的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70%和55%,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62.1%和65.3%。从1985年至今,日本的男女性胃癌发病率每年下降1.7%和2.5%。日本的目标是将早期胃癌筛查率比例提高到90%,使胃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90%。
胃癌筛查先通过抽血化验,即能检测评估胃癌风险。血清学筛查包括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血清Hp抗体、肿瘤标志物等项指标。如果确认是胃癌高危人群,才需要进一步进行胃内镜检查,这样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胃内镜检查,也提高了筛查的准确度。胃内镜筛查包括电子胃镜筛查、磁控胶囊胃镜筛查和高清内镜精查。《推荐》提出,年龄大于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褶皱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对于预防建议,《推荐》提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戒烟;少喝或不喝烈性酒;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医学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显著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目前能够确认的主要预防胃癌可控因素。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80%的患者为无症状胃炎,15%至20%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5%至10%的患者发生消化不良,1%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胃恶性肿瘤,包括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对胃癌存在三大认知误区
许建萍分析认为,目前,人们对胃癌存在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之一,过去认为20岁以下年轻人不易患胃癌,但近年发现年轻胃癌病人也有增加趋势,而且年龄越小,其恶性程度越高,预后也越差,值得重视。在临床上,年轻人胃癌病例大多已是晚期,在确诊的青年人胃癌中,Ⅲ期和Ⅳ期的患者占60%至85%,20岁以下的患者几乎全部是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不开,如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忽视轻微的胃部不适等。
误区之二,胃病是多年的老毛病,自己吃点药就可以了。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没有症状,少数患者有症状也是非典型症状,极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因此,千万不要根据既往症状和经验来判断自己的病情,自行买药解决,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极有可能干扰胃癌的早期诊断。
误区之三,胃镜检查非常痛苦。胃镜检查一般不产生疼痛,主要不适是恶心和感觉到呼不出气。检查时患者的不适程度主要由自身因素所决定,一般高度恐惧、中青年、男性、体型较胖、吸烟、刷牙容易恶心的患者,胃镜检查时反应较大,不适程度高。这些患者可通过使用镇静药物,使他们处于无意识状态而消除检查时的不适,即可采用“无痛”胃镜检查。
- 标签:
- 编辑:王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