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非主流”心理从何而来
非主流就是时尚。且不论这种观点的正误,它显然在不容置疑地影响着很多青少年的审美取向,以及心理成长。
充满颓废感的图片、劲爆荒诞的音乐,以及天花乱坠不知所云的网络签名老古董们匪夷所思的火星文和脑残体,以标新立异的姿态携非主流文化之名正式登陆大众生活。
显而易见,这些非主流现象无不张扬、宣泄着各种各样的躁动情绪。对于文化价值观尚未清晰牢固、恰逢青春逆反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些情绪很容易引发共鸣,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缺乏节制和判断力,情绪颓废、脆弱,容易封闭自我,充满不安全感等,不容忽视。
非主流从何而来
目前,对于非主流这个概念,并没有绝对权威的阐释。网络上一条还算中肯的释义如是说: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指不盲目跟从主流,另类、个性,相对于主流超前或者滞后。
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那么非主流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它最初起源于欧美的朋克文化。朋克早期是一种地下文化,本意宣扬反压迫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力图改变现状。朋克外化为音乐、服饰等社会文化形式,带着激烈和晦暗的意味。但另一方面,它还有着本质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基于青少年特质的一种年轻的,有想象力、创造力与活力,不被传统所拘束的文化。可以说,它是一切非主流在文化艺术上的创造思想和精神源泉。
再回头看中国当前的非主流,却显得离非主流的要义相去甚远,的只是一种肤浅的非主流现象。这是因为朋克在流传过程中,被日本、韩国注入了一些本土的非主流元素,使其渐渐背离原位,空留非主流的外壳。从哈日族、哈韩族的大热,到超女带来的中性风潮,非主流开始显现出它的腐朽文化特征:有人刻意拿颓废伤感当饭吃,网恋、逃学、厌学,甚至自杀,刻意追求出口成脏非主流现象中寻找精神慰藉,他们盲目追求另类,分不清虚幻与现实,不懂得自尊、自爱,甚至出现自残、肆意挥霍金钱、过分扭曲自己以求与众不同等行为。他们的非主流行为并非来自于自主的意识,的是一种心理盲从,缺乏正确的心理认知所导致。这恰恰体现了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是多么需要健康文化的导向,否则这些非主流现象就会乘虚而入,占据青少年的心灵。
在非主流现象侵袭的众多地方,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学校。学校本是崇尚文化品位的地方,然而,伴随着非主流的脚步,中小学校园正在呈现新的态势:一方面是教师们倡导的主流文化的高扬,另一方面却是学生中非主流文化的滋长,这无疑增添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同样在为非主流苦恼的,还有家庭。面对孩子所崇尚的非主流文化,家长的沟通和管教在代沟这个挡箭牌前愈发苍白无力,找不到契合的沟通语言,无法进行心灵和思想层面的调和。而另一方面,孩子盲从非主流的深层原因之一,也正是家长急于改变、不断施压所造成的逆反效果。再加上社会媒体的一些非健康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思维与判断,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形成错误价值观的诱导。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讨论非主流现象的最终结局,只是关心目前被它所熏染的青少年的心理:如何让他们从非主流所造成的非正常心态中清醒?如何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培养他们更完整的人格?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这是导致他们最易受非主流影响的原因。其一,少年期的矛盾与冲动。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一旦某方面的教育没有跟上,就容易造成他们的内心矛盾冲突。如果他们迷茫,无法判断是非对错,那么就极易受非主流影响。其二,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开始有了性意识,对应的心理表现就是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其三,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时还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撑,认识还比较片面,易受外界的影响。其四,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呈现出较重的逆反心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此时的他们正进入人生的第二次反抗高潮。
综上所述,考虑到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在处理非主流问题时,应该本着顺势引导的宗旨,而不是一味地铲除封杀。同时,学校和家庭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先了解什么是非主流以打开与孩子交流的通道,再进行引导。
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不在少数,但主动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辅导的学生却少之又少。武钢三中心理咨询室的一名老师感叹: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认识还不够。学习压力、亲子关系、早恋等是学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尤为普遍的是,有的学生几次考试不理想,便产生焦虑感,进而影响学习状态。还有很多学生对父母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却找不到正确的排解方法。尽管自己内心焦灼忧虑,但能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辅导的学生每学期才两个左右。
针对当你有心理困惑时,是否会去找心理教师咨询的问题,近80%的学生表示不会去。这反映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率比较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室比较神秘。
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意味着自己有心理问题,同学们不愿意把心里的苦恼倾诉给老师听,怕'掉底子'。一名学生的说法很有代表性。一名班主任老师说,学生几乎从不主动把自己的困惑剖析给老师听,有时候,学生们更乐意到老师介绍的校外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因为这样能避免在熟人面前尴尬。
心理咨询室并不神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最好克服怕羞心理,把老师当作可以倾诉的朋友,接受辅导过后,心里会轻松不少。